English

中国哲学发展世纪思索

2000-01-04 来源:光明日报 朱德生 我有话说

20世纪是我国哲学界永远值得纪念的世纪。第一,在20世纪初,少数先进的前辈,冲破了文史哲不分的经学传统,第一次使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,在华夏大地上发展了起来,并且在不长时间内取得了一批重要的传世成果。从这个侧面看,1914年北大哲学系的成立,以及清华哲学系的成立,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历史事件。第二,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,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,使我国走上了一条全新的求解放、求自由的发展道路。第三,1978年关于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”的大讨论,使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、强国富民的大道。

古老而又年轻的哲学学科,在20世纪特别是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,经历了急风骤雨的考验,付出了沉重的代价,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。

一是哲学与现实的关系。长期以来,我们以为它们之间的关系,如感官与感觉对象的关系,只能是直接的肯定的关系,完全否定了理论认识的分析批判性本质,结果形成了一对畸形孪生兄弟:一叫哲学即政治理论,哲学观点上的错误即政治立场上的错误;二叫仕而优则学,掌握真理的多少,常以官位的大小为序。

二是哲学与传统的关系。过去认为,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哲学,其他各种流派的哲学,只有仅供批判的反面教员的价值。这种盲目性,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封闭了起来,堵塞了前进的道路。80年代以来,这种封闭圈打破了,但如何正确对待理论与历史、古与今的关系问题,仍然是有待深入研究的理论课题。

三是哲学与群众的关系。以往我们曾认为,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以外的哲学,都是为少数剥削阶级利益服务的,所以哲学始终是少数人的世袭领地。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服务的,因此,它不应该是少数哲学家的私有财产,而应该成为广大群众手中的武器。因而到处提倡学哲学、用哲学的群众运动。这种情况,造成人们对哲学的常识还无充分准备,就可以毫不迟疑地走出来讨论哲学,批评哲学。虽然他们知道对别的科学,必须先加以专门地研究,方有资格去下判断。唯有对于哲学,大家都觉得似乎没有研究、学习和费力从事的必要。

四是哲学与科学的关系。以前一直是从直接性的关系上去了解的,常常把举例当作证明,似乎科学可以直接确证或否证哲学的命题与原理;同样也认为,哲学可以直接确证或否证某一科学命题与结论。这种片面性的认识,实质是否定哲学学科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。

五是哲学与人品的关系。哲学是时代精神的体现。哲学家应该是真理和正义的卫士。但是,50到70年代,在“左”的思想影响下,有些人的人格发生了分裂,他们不再是以捍卫真理和正义为己任,而是一己私利为目标,结果学术在他们手上变成了权术。因此,如果不强调哲学家的人品修养,我国的哲学学科就不能顺利地发展。

跨入21世纪,我以为以下几件事应当做,否则哲学学科便不能很好地发展。

第一,要克服在20世纪50年代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正常的学科分工,即马克思主义哲学、中国哲学史、西方哲学史等互不沟通的封建行会式的分工;注重培养学贯中西、博古通今的人才。这样,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,作出有影响的哲学成果来。

第二,一定要把对事实的研究和对价值的研究结合起来,即把两者关系的研究提到哲学研究的日程上来。因为,这是当前实践提出的时代课题,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向哲学提出的课题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